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
第10部分:體力勞動強度分級
Measurement of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
workload in the workplace
GBZ/T 189.10-2007
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7-04-20 發布 2007-11-01 實施
前 言
本部分是在GBZ2-2002《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》有關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測量方法的基礎上修訂的。
與GBZ2-2002 有關測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:
——納入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系列;
——規范了使用范圍、計算方法。
——增加了肺通氣量的測量。
本部分為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系列標準之一。
本部分由衛生部職業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。
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。
本部分起草單位: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。
本部分起草人:王生、何麗華。
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
第10部分:體力勞動強度分級
1 范圍
本部分規定了工作場所體力作業時勞動強度分級測量方法。
本部分適用于體力作業時勞動強度分級的測量。
2 平均能量代謝率M計算方法
根據工時記錄,將各種勞動與休息加以歸類(近似的活動歸為一類),按表1的內容及計算公式求出各單項勞動與休息時的能量代謝率,分別乘以相應的累計時間,最后得出一個工作日各種勞動休息時的能量消耗值,再把各項能量消耗值總計,除以工作日總時間,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謝率(kJ/min·m2),計算方法見式(1)。
式中:M——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謝率,KJ/min·m2;
Esi ——
Tsi——
Erk——
Trk——
T——工作日總時間,min。
單項勞動能量代謝率測定見表(1)。
表1 能量代謝率測定表
工種: 動作項目:
姓名: 年齡: 歲 工齡: 年
身高: cm 體重: kg 體表面積:
采氣時間: min s
采氣量
氣量計的初讀數
氣量計的終讀數
采氣量(氣量計的終讀數減去氣量計的初讀數) L
通氣時氣溫 ℃氣壓 Pa
標準狀態下干燥氣體換算系數(查標準狀態下干燥氣體體積換算表):
標準狀態氣體體積(采氣量乘標準狀態下干燥氣體換算系數): L
每分鐘氣體體積標準狀態氣體體積/采氣時間= L/min
換算單位體表面積氣體體積·每分鐘氣體體積/體表面積= L/min·m2
能量代謝率: kJ/min·m2
調查人簽名: 年 月 日
每分鐘肺通氣量3.0L~7.3L時采用式(2)計算。
式中:M—能量代謝率,kJ/min·m2;
x—單位體表面積氣體體積,L/min·m2
每分鐘肺通氣量8.0L~30.9L時采用式(3)計算。
式中:M—能量代謝率,kJ/min·m2;
x—單位體表面積氣體體積,L/min·m2
每分鐘肺通氣量7.3L~8.0L時采用式(2)和(3)的平均值。
3 勞動時間率Rt計算方法
每天選擇接受測定的工人2~3名,按表2的格式記錄自上班開始至下班整個工作日從事各種勞動與休息(包括工作中間暫停)的時間。每個測定對象應連續記錄3天(如遇生產不正常或發生事故時不作正式記錄,應另選正常生產日,重新測定記錄),取平均值,求出勞動時間率(Rt)。
表2 工時記錄表
動作名稱 開始時間
(時、分) 耗費工時,min 主要內容(如物體重量、動作頻率、
行走距離、勞動體位)
調查人簽名: 年 月 日
4 體力勞動強度指數計算方法
體力勞動強度指數計算公式見式(5)
I=10·Rt·M·S·W 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(5)
式中:I——體力勞動強度指數;
Rt——勞動時間率,%;
M——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謝率,kJ/min·m2;
S——性別系數:男性=1,女性=1.3;
W——體力勞動方式系數:搬=1,扛=0.40,推/拉=0.05;
5 肺通氣量的測量
肺通氣量的測量使用肺通氣量計測量,按式(6)換算肺通氣量值:
Q=(N×A)+B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(6)
式中:Q——肺通氣量,L;
N——儀器顯示器顯示數值;
A——儀器常數;
B——儀器常數。